“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思想理论的发展。
首先是对国际金融市场认识的深化。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天国际投机资本就冲击泰国,使人想起美国拉鲁什学派长期宣扬的“国际阴谋论”,揭露国际金融市场是被美英大资本所控制的。马来西亚总理亦斥责投机资本背后有国际阴谋,近日又出现了“格林斯潘制造美国泡沫经济论”等等,人们有疑问,在所谓“国际金融创新”,“自由经济”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活动与其说是“阴谋”,不如说是“阳谋”。所谓“阴谋”,是指破坏规则的行为,但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基本规则,是由占据国际领导地位的美国主导制定和维护的,以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性社会资本的实力巨大,国际金融的技术、人才、经验和创新工具的发明权,也大都掌握在美英金融资本手中,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冲击,对新兴金融市场的控制和扰乱,完全可以按照规则操作而实现。金融市场上“大户吃小户”是必然现象。再比如所谓“评级制度”,就是非常厉害的。当一家银行,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陷入流动性危机而急需援助和贷款时,具有国际权威性的民间评级机构降低你的信誉等级,无疑等于公开宣布:大家都不要贷款给它。投机资本目的是赚钱,但是与政府、政党、政治势力、金融主管机构、国会和社会传媒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各种间接的、巧妙的配合。国家的政治战略和政治意图,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机制和舆论导向,间接地实现的。在受到国际金融资本的严重冲击后,与其耸人听闻地谈那些无法证实的阴谋,不如认真研究一下国际金融资本活动的规则与手段,及其与国际战略格局、国家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
其次是对危机原因和反危机政策的研究。
对于东亚模式的反思和辩论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了。我个人认为,导致东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加剧了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美国调整东亚政策,从出于政治军事需要扶植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经济圈,改变为推进自由化的全球经济战略。日本自80年代末期出现泡沫经济后即进入长期衰退过程,同时日本将技术和资金向东亚国家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实际上当“亚洲奇迹”被人吹捧上天的时候,正是日元经济圈走向衰落的开始。
第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使亚洲国家过剩的出口生产能力与国际市场相对饱和出现矛盾。持续20年之久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把国内劳动密集和耗能污染型产业通过跨国公司的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开放了国内大约20%的消费市场,刺激了亚洲的出口繁荣;一旦产业调整完毕,亚洲国家即陷入出口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构性危机。
第三,资本国际化和金融化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将淘汰大批传统产业;西方跨国公司以全球战略为主导的产业资本活动,将全球投资和贸易融为一体,并将逐步整合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并占领其国内市场;以金融创新和基金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会性金融资本流动,严重冲击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由美国主导并推行的“全球经济自由贸易规则”,在本质上是为上述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利益开辟道路。
第四,亚洲国家以出口导向赶超西方的战略的局限性。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西方侵略和贫困,无一不把在经济上赶超西方作为首要目标。为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东亚国家纷纷采取政府、银行和企业一体化的经济政治体制,依靠国家权力和高储蓄率促进工业化原始积累,开拓国际市场,以出口导向带动了经济繁荣。其局限性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资,不适当地推进开放与自由化,国内投资效益低下,政府腐败与两极分化,居民购买力不足。当发达国家市场饱和以后,国内的结构性矛盾就必然暴露出来,表现为宏观经济指标的恶化,国际投机资本正是从恶化的指标中寻找冲击对象和时机的。
在反危机对策方面出现的最大争议,就是在金融危机中国家宏观对策的导向:扩张还是紧缩?萨克斯等人认为金融危机是流动性危机,需要政府扩大货币发行,救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强烈批评IMF在受援国强制推行紧缩政策;克鲁格曼建议日本实行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政策问题。但是世界各国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广泛冲击面前,纷纷加强外汇管制,采取保守政策,呼吁加强国际监管,已经成为目前政策趋势。
三是对经济理论的反思和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促进了经济学家们应用最新理论成果,去研究国际金融市场。比如,个人理性行为可能造成集体非理性的“合成谬误”,个人利益最大化未必与总体利益最大化相一致的“囚徒困境”,这种理论上的悖论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理性人活动的结果竟然导致金融市场危机而不是使它完善;以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学指出,信息有成本而且不对称,因而出现“金融噪声”,使股票价格对价值发生基础性偏离;房地产供给价格的低弹性和金融市场的“超前过度反应”,难免导致泡沫经济;对冲基金制造垄断价格,其活动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是加剧危机而不是缓冲危机;等等。上述理论皆致力于寻找金融危机内生因素,其实际意义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打破了对于市场经济规则和政府干预的迷信,提出了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各国宏观政策的协调、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内生性危机的可能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